掌握TPM设备管理的“三全”理论要点

- 1 -

TPM管理是全员生产维修英文缩写,即全体人员参加的生产维修、维护体制。TPM设备管理是以丰富的精益生产管理理论作基础的,它也是各种现代理论在企业生产中的综合运用。

- 2 -

TPM管理要求从领导到工人,包括所有部门都参加,并以小组活动为基础的生产维修活动。TPM设备管理涉及到设备终生、各部位的维护保养及整个工作环境的改善,目的是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。

因此从设备管理的执行要求中,高度总结出TPM管理制度中的五大支柱包括:以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;确立以设备一生为目标的全系统的预防维修;设备的计划、使用、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;从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到第一线职工全体参加;实行动机管理,即通过开展小组的自主活动来推进生产维修。

- 3 -

TPM设备管理,即全员生产维修与原来的生产维修相比,主要突出一个“全”字,“全”有三个含义,即全效率、全系统和全员参加。三个“全”之间的关系是:全员是基础;全系统是载体;全效率是目标。还可以用一个顺口溜来概括:TPM大行动,空间、时间、全系统,设备管理靠全员,提高效率才成功。

所谓的全效率,是指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评价和设备综合效率。全系统即指生产维修的各个侧面均包括在内,如预防维修、维修预防、必要的事后维修和改善维修。全员参加即指这一维修体制的群众性特征,从公司经理到相关科室,直到全体操作工人都要参加,尤其是操作工人的自主小组活动。

而其中TPM的主要目标就落在,“全效率”上,“全效率”在于限制和降低六大损失:设备停机时间损失(停机时间损失);设置与调整停机损失;闲置、空转与暂短停机损失;速度降低(速度损失);残、次、废品损失,边角料损失(缺陷损失);产量损失(由安装到稳定生产间隔)。

有了这三个“全”字,使生产维修更加得到彻底地贯彻执行,使生产维修的目标得到更有力的保障。我们通过开展TPM设备管理工作要达到的三个目的,第一是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,第二是建立一套严谨、科学的、规范化的设备管理模式第三是树立全新的企业形象。

要达到这三个目的,我们就需要建立起优秀的TPM小组,通过开展TPM小组活动进行具体的精益管理改善。而优秀TPM小组要求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地提出合理化建议,能自觉、自主地参加"5S"活动。要求能熟练地掌握设备管理现场标准化作业程序,能自觉地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估,具有自主维修能力。

- 4 -

其中5S是TPM活动的基础活动之一,TPM设备管理的“5S”要求:整理—取舍分开,取留舍弃。整顿—条理摆放,取用快捷。清扫—清扫垃圾,不留污物。清洁—清除污染,美化环境。素养—形成制度,养成习惯。这些看起来有些重复繁琐的单词,恰恰是TPM的基础和精华。

首先要对工作场所进行整理,把要与不要的事、物分开,再将不需要的事、物处理掉。这些不需要的物品包括垃圾、料头、废品、多余的工具、报废的设备等。最后把有用的物品按一定秩序摆放好。

然后要把有用的物品加以定量、定位,按照其使用频率和目视化准则,科学、合理地布置,摆放整齐,以便快速取用。整顿时注意以下三点:固定地点,一般不要经常变动;使用频率高的靠近操作者,使用频率低的远离操作者,摆放合理;目视化、色彩标记化,即摆放得使操作者容易寻找,一目了然。

之后把工作场所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。清扫灰尘、铁屑、垃圾,擦去油污,创造明快舒畅的环境。在清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:自己扫,不依赖清洁工。把设备的点检、保养、润滑结合起来。边清扫,边改善设备状况。

最后进行清洁,清除所有的废水、粉尘、废气污染源,是前几项的深入。并且制定相关的5S素养管理要求,让工人保持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、礼貌和作风,遵守制度。

5S活动在TPM小组活动中能否搞好,主要靠组织管理、规章制度,检查考核和坚持不懈四个环节。5S活动的核心是素养,即形成制度,养成良好的习惯,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一紧、二松、三垮台、四重来的现象。

TPM活动通过对现行状态的评估,找出问题不足,制定改善措施,建立标准化体系,从而使设备状态不断改进,形成状态循环图。TPM通过设备综合效率的计算,度量管理的进步,形成度量循环图。TPM分析六大损失的程序和专题技术攻关,以求减少六大损失,达到设备最佳运行状态,形成改善措施循环图。以上三个循环形成一个闭环,使TPM管理进入一个良性发展,循序渐近。

- 5 -

助力企业实现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,打造现代化智慧工厂,主要产品有设备管理系统EHS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工单报修系统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生产ERP,视频监控,SCADA,3D可视化设计。
详细请咨询客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