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备管理发展新趋势—可靠性维修

可靠性维修

(1)什么是可靠性维修

随着设备的技术进步,维修费用逐渐提高,在某些工厂,甚至从占生产成本的4%上升到14%,出现了维修费用大于利润的情况。因此,维修管理的成败就与企业的成败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了。维修或设备管理无疑会发展成为高层次的职能管理。可靠性维修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展起来的。所谓的可靠性维修(Reliability Based Maintenance,简称RBM),是继被动维修(Reactive mode)、预防维修、预测维修之后,新发展起来的以主动维修(Proactive Maintenance)为导向的维修体制。这一体制旨在通过系统地消灭故障根源,尽最大努力削减维修工作总量,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寿命,把主动维修、预测维修和预防维修结合起来,形成一个统一的维修策略。只要以上三种维修策略相互配合好,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,就可以使设备获得最高可靠性。这也是称之为可靠性维修的原因。

(2)可靠性维修的特征和目标

可靠性维修是由预防维修、预测维修和主动维修有机组合而成的。可靠性维修应尽量避免被动维修,因为它可导致过多的非计划停机。预防维修的采用,虽可减少非计划停机,却可能造成维修过剩,因此应加以适当控制,预测维修可预先采取维修措施,既减少停机,又可减少维修过剩,是值得提倡的方式,但这种维修方式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故障。主动维修则致力于从根本上消除故障隐患,延长大修理周期,不断改善系统功能。

可靠性维修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:详细掌握设备信息,积极减少设备故障,根本延长设备寿命,显著减少维修费用。

(3)可靠性与可维修性

可靠性与可维修性是经常放在一起考量的指标,其中可靠性是指规定时间内,在规定条件下,设备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情况;而可维修性是指当维修按照预定程序执行后,系统或部件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恢复到指定状态的概率。

可靠性与可维修性的改善流程

从预防维修到主动维修

(1)预防维修

预防维修又称为以时间间隔为基础的维修。它也是常用的可常性维修方法。成功的预防维修费用比被动维修降低30%。把定期预防维修与预测结合起来,根据预测适当延长大修理时间间隔,在预定的时间再进行检查预测,则可以大大避免维修过剩的浪费。

(2)预测维修

预测维修是通过测量设备状态,识别即将出现的问题,预计故障修理时机,以减少设备损坏。预测维修的优点是:可预先知道设备状态,对维修备件和工具作好充分准备,节约了维修停机时间。另外,由于事先检测出造成质量劣化的潜在故障,有利于造成的能源消耗,因此避免了一些灾难性的故障,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。

预测维修的基础是振动监测。其它的预测维修技术还有油质和磨粒分析、红外热像分析、电机电流特性分析、超声分析等。

(3)主动维修

其目的是应用先进的方法和修复技术来显著地延长机器寿命。主动维修的理想目标是永久消灭故障。其主要优点是:

找出重复故障,通过改进设计加以消除;

通过性能检验,确保维修后的设备无故障隐患;

按精度标准维修和安装;

辨认和消除各种影响设备寿命的因素。

(4)维修模式发展和功能进步

从预防维修到预知维修,再到主动维修,体现出维修模式的发展和功能进步。

可靠性维修

主动维修技术

“永久修复”的主动维修技术包括:

1)故障根源分析。设备早期故障的故障根源一般如图13-10所示。维修工作不应局限于解决表面故障问题,而应认真推敲深层次的原因,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预防维修

2)精细的大修理和安装。精细的大修理包括平衡、对中、装配间隙的标准化等,做好了可以延长设备寿命,做不好则会减少寿命,甚至导致新故障的出现。

3)购置或维修设备均有标准技术规范。

4)建立大修理的验收合格证制度。经验表明,大修理有20%左右的不合格率,因此应对大修理质量严格把关。

5)可靠性维修。对设备进行重新设计、修改设计、改进部件技术要求等等。

文章节选自李葆文教授著作《现代设备资产管理》

助力企业实现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,打造现代化智慧工厂,主要产品有设备管理系统EHS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工单报修系统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生产ERP,视频监控,SCADA,3D可视化设计。
详细请咨询客服。